大秦岭智库
秦岭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有“国家中央公园”和“中国绿肺”之称,其内分布着大熊猫、金丝猴、羚牛和朱鹮等珍稀野生动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才真正意义上起步。特别是在“西北五省(区)野生动物保护委员会”成立后,陕西省先后围绕“大熊猫拯救”、“朱鹮繁衍”、“金丝猴和羚牛保护”和“林麝养殖”等在秦岭地区开展了一系列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西北五省(区)野生动物保护委员会成立的背景 50年代末期,我国从中央到地方逐步建立了野生动物行政管理和科研教学机构。1959年,林业部第一次提出要保护好大熊猫、金丝猴等珍贵稀有动物,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积极发展狩猎生产,支援国家建设。1962年,国务院发布了《全球十大網上博彩公司》,为我国野生动物管理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刚刚起步不久,十年“文革”来临,所有工作几乎一度停滞,各地乱捕滥猎的情况十分普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得到了迅速发展。1983年8月,林业部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全国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工作会议,在会议期间,西北五省(区)宣布成立省际协作机构——西北五省(区)野生动物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 委员会于1983年8月15日正式成立,是西北五省(区)人民政府领导下的保护野生动物的省际组织,由五省(区)有关领导、专家和学者组成,并制定了章程;委员会主任由各省轮流担任,从1984年开始,先后由新疆、陕西、甘肃、宁夏和青海轮流主持委员会工作,并分别由主持省份主办一届年会。据现存资料显示,委员会先后召开了五届年会。 二、委员会时期陕西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成果 1975年,经调查数据显示(均采用概数),周至、宁陕、太白、佛坪和洋县五县野外共有大熊猫200多只,金丝猴2000多只,羚牛1000余头。1980年10月,陕西省政府批转《全球十大網上博彩公司》指出,“我省野生动物共有五百余种,约占全国种类的四分之一,其中列为国家保护的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虎、朱鹮、天鹅、大鲵、豹、麝等30余种。省政府要求,各地切实加强珍贵稀有动物的保护,认真做好自然保护区工作,并批准了陕西保护野生动物名单,共保护野生动物33种,其中一类6种,二类13种,三类14种(选自《全球十大網上博彩公司》征求意见稿)”。委员会成立后,五省(区)互相支持、紧密配合,陕西省也积极学习借鉴,在野生动物保护和管理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1、珍稀动物保护成果 (1)大熊猫的抢救和保护 1983年5月以来,四川、陕西等大熊猫活动地区竹子开花,严重威胁大熊猫生存,经调查发现的大熊猫尸体就多达138具;8月,林业部向国务院呈报《全球十大網上博彩公司》;8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全球十大網上博彩公司》(国办发[1983]70号文件);9月,省政府召开陕西省抢救大熊猫紧急会议,研究了抢救措施,决定成立“陕西省抢救大熊猫领导小组”;12月,省政府批准成立“陕西省抢救大熊猫等珍稀动物领导小组”。 1984年6月,陕西省政府下发《全球十大網上博彩公司》,向全省人民倡议捐款资助抢救大熊猫,当年捐款6万余元。
(本图选于“陕西佛坪自然保护区”官网)
1985年,陕西省先后发现因病、饿、老、弱而陷于生命垂危的大熊猫9只,救活5只。其中,在佛坪境内的悬马沟发现一只患病严重、棕灰毛色的雌性大熊猫,这是我国首次发现的棕色大熊猫,由西安动物园代养。1985年11月19日,林业部在陕西省汉中市召开保护抢救大熊猫工作表彰大会,陕西有45个单位和个人受到表彰奖励,其中,省动管站获得了唯一集体一等奖。为深入研究大熊猫的生态习性,而在佛坪自然保护区光荣献身的北京大学学生曾周的父亲曾生同志,被林业部授予荣誉奖。 1986年,抢救患病大熊猫五只,其中救活两只。在抢救中,佛坪自然保护区兽医师薛克明爱(熊)猫如子,为救活大熊猫,不顾自己患肝癌的病痛,连续救活了两只大熊猫,并在临终时嘱咐亲人将骨灰安葬在大熊猫集中分布区大古坪。同年,计划筹建“陕西省大熊猫急救收容中心”,既可饲养已救活因故不能放回大自然的大熊猫,又为需较长时间抢救的大熊猫提供治疗场所。 1987年5月,经国务院、林业部批准,陕西省以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名义,先后赴美国、比利时和新加坡三个国家,展出金丝猴和大熊猫。同时,对1983年起四年来保护和抢救大熊猫工作进行了检查和总结,几年来抢救病饿大熊猫16只(其中救活7只),另发现4具尸体,没有发生打死、套死、烧死和倒卖其皮张的问题,受到林业部肯定。 1988年2月,林业部召开保护抢救大熊猫工作会议指示,“大熊猫保护工作从应急转入正常保护和栖息地管理”。陕西省继续对省内大熊猫分布区开展调查、复查和内业汇总,并整顿各级保护抢救组织,继续开展扶持和科研工作:太白县扶持群众建起了水电站,搞林副产品加工;洋县、周至扶持群众养牛、养羊。通过扶持群众发展产业致富,进一步激发了群众保护大熊猫的自觉性。在科研上,长青林业局和北京大学生物系合作,进行了大熊猫及其生态环境的研究,于7月份出版了《全球十大網上博彩公司》一书。 (2)鸟类保护和朱鹮繁衍 1981年5月,陕西省洋县秦岭山区姚家沟发现7只朱鹮:两对朱鹮营巢地,除4只成鸟外,还有3只幼鸟。国家林业部、省林业厅先后批示,要加强对这一世界仅有、还处于自然繁殖的珍禽的保护管理。
(笔者拍摄于陕西洋县朱鹮展馆)
1982年4月,陕西省政府确定“每年4月11日至4月17日为爱鸟周,4月11日为爱鸟节”。在“鸟节”期间,联合有关单位掀起了护鸟宣传高潮;平时,加强鸟类的保护管理,使朱鹮等珍禽数量有了明显增加。 1984年10月,通过保护和自然繁育,陕西朱鹮已增长至17只;12月,陕西省政府批准,在洋县建立陕西朱鹮保护观察站,省县双重领导,以省林业厅为主。 1985年6月,林业部派出卿建华副司长等6人代表团赴日本东京参加“中日鸟兽保护”会议。会上,中日双方主要就两国共同保护研究朱鹮进行了协商,草签了“中日共同保护繁殖及研究朱鹮的会谈纪要”。中方将洋县81年繁殖的一只朱鹮借给日本三年,与日本朱鹮进行配对,进行人工繁殖。这一年,陕西省协助五省(区)编写了《全球十大網上博彩公司》科普宣传册。通过对朱鹮栖息环境进一步采取保护、人工投食和人工饲养等措施,创造了一窝一次繁殖4只幼鸟的最好纪录。 1986年,经陕西省政府与林业部协商,决定联合投资建立“陕西朱鹮保护观察站”,并落实了人员编制和基建投资。省动物所举办了鸟类标本展馆,向青少年和广大群众进行鸟类知识宣传教育。 1987年,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根据本区具体情况,积极筹备开展人工饲养画眉,培训花卉苗木等经营活动,以增强自身的经济活力。 1988年,鸟类保护工作有了新的突破:朱鹮数量已增加到近40只,保护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保护观察站建设已基本完成,且积极开展中日共同保护研究朱鹮及其栖息地工作;城固县二岭沟村民袁德民七十亩自留山的松栎混交林中,自1969年栖息30余只鹭类候鸟起,经过近20年,已筑巢2100多个,鹭鸟发展到4000多只。 (3)林麝保护利用 林麝是珍贵中药材麝香的一项重要资源。为了发展这一资源,陕西省从1958年就开展了养麝工作,年产麝香最高达5000余两。由于种种原因,八十年代前,相关资源遭受到严重破坏。 委员会成立后,陕西加快了养麝步伐,从集体养麝发展到农业户养麝,从少量的实验推广到面上发展,到基本掌握麝的生活习性,提出了一系列生产性养殖和活体取香技术,完成了列入国家计划的科研课题,具备了由试验性养殖转向生产性养殖的技术经验。1986年10月,陕西省召开了人工养麝技术推广会,进一步总结经验,促进养麝事业的发展;1987年6月,委员会在陕西省眉县召开了野生动物保护利用现场会,参观学习了太白县养麝技术,探讨了人工养麝的前景与途径。 除此之外,秦岭中的金丝猴、羚牛和大鲵等珍稀野生动物也逐步纳入保护范畴,种群数量稳定增长,在原生态的生境中得以生息繁衍。 2、社区共管和宣传教育成果 1985年,为把保护抢救大熊猫工作落到实处,陕西佛坪县推行了保护承包责任制,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按山系流域划界立标,以户承包;二是分片划段,挑选有威信、责任心强的人承包;三是按农民的自留山、责任山范围承包。各地还建立了村民联防组织,并建立19个共90多人的专业巡逻队,常年深入山林,巡回检查,投食招引,把群众性的抢救工作同专业队伍重点保护结合起来。除此之外,还积极处理好保护大熊猫与群众生产生活的矛盾,帮助群众广开生产门路,扶持当地群众发展党参、天麻、枣皮、木耳、养蜂和养牛等生产项目,并拨付扶持专款六万五千元。这一年,陕西省还协助五省(区)先后编写了《全球十大網上博彩公司》和《全球十大網上博彩公司》,并自行编印了《全球十大網上博彩公司》,拍摄了《全球十大網上博彩公司》和《全球十大網上博彩公司》电视录像。 1987年,为进一步落实专业队巡逻与群众保护相结合的办法,陕西省在大熊猫分布区,按行政区划结合山脉水系,全面推行了分片划段的承包保护责任制。洋县将60多万亩山林划成责任区,承包给91户村民,几年来村民在自己承包的责任区内按照合同要求,主动巡山,认真记载;周至县将大熊猫集中活动划为六大片,由县、乡、村及村民层层签订合同,落实责任,一包到底。除此之外,还开展了大熊猫及其栖息环境调查,以准确反映省内大熊猫的种群、分布及栖息环境情况,给保护抢救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积极扶持群众开展多种经营,帮助寻求致富门路,几年来共扶持群众34万余元,发展了一个食用菌厂、四个养殖场,预计到1988年后每年可获纯利12万余元,有力促进了大熊猫的保护抢救工作。 3、人才培养和科研交流合作成果 1984年,委员会计划筹办西北五省(区)野生动物保护专业班,并委托陕西省林业厅办理。 1985年,陕西省特邀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学会副理事长周本湘和西北农业大学教授、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名誉所长周尧同志为委员会特邀顾问,西北大学生物系动物教研室主任陈服官副教授(1988年评为教授)为委员会顾问处主任;5月,组织召开西北五省(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现场交流会;9月,西北大学开办了西北五省(区)野生动物专科班正式开班:首期专科班经所在省(区)成人入学统一考试择优录取共27人,两年学习期满后,成绩合格者将颁发大专文凭;11月19日,林业部在陕西汉中召开保护抢救大熊猫工作表彰大会,陕西省动管站获得唯一的“集体一等奖”;12月9日,委员会在西安召开年会,各省交流了工作经验。 1985年后,陕西省林业部门经西北大学生物系动物教研室主任陈服官教授等专家的协助,先后筹建了周至自然保护区和牛背梁自然保护区。 4、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颁布成果 委员会前,陕西省制定并颁布了《全球十大網上博彩公司》,草拟了《全球十大網上博彩公司》。 1985年,为健全自然保护区的规章制度,陕西省林业部门草拟了《全球十大網上博彩公司》。 1987年,制定了《全球十大網上博彩公司》,使自然保护区的一切执法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10月中旬,省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第二次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全球十大網上博彩公司》和《全球十大網上博彩公司》。 1989年3月1日,《全球十大網上博彩公司》正式实施。1991年11月29日,《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公布施行。 5、野生动物保护机构建设和管理成果 1982年9月,陕西省编委批复,同意将“陕西省动物资源考察研究室”改名为“陕西省野生动物资源管理站”,设置事业编15人;11月,陕西省政府同意省林业局提出的《全球十大網上博彩公司》,全省划定各类保护区13个,保护点10个。 1983年,陕西省级部门已有专职野生动物保护机构,编制15人,已到职2人;省内已成立的保护区有两个,分别为太白山自然保护区、佛坪自然保护区。 1984年6月,省编制办核定陕西省自然保护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事业编制5人;9月,建立陕西朱鹮保护观察站,事业编制12人; 11月22日,陕西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成立,李伟任会长;12月,陕西省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成立,副省长徐山林兼任主任委员,下设办公室(省林业厅)。这一年,陕西省政府批准筹建周至自然保护区。 (图片拍摄于陕西周至自然保护区) 1985年,陕西省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第一批从1985年开始筹建柞水羚牛、周至金丝猴两个保护区;这一年,省动管站协助省内各地、市、县成立了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发展会员,持续开展熊猫、朱鹮募集资金活动,并出国义展大熊猫和金丝猴,为抢救大熊猫捐款。 1986年,陕西省级部门从事野生动物保护的自然保护管理人员由1985年的7名增加为11名;洋县、佛坪、太白、周至等县均设立了野生动物保护机构,并配备了30多名专职人员;7月,陕西太白山自然保护区(1965年9月,经原陕西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建立)晋升为国家级。 1987年4月至5月,陕西组织太白山和佛坪两个自然保护区到河南鸡公山保护区考察学习。这一年,陕西省加快了保护区的建设步伐,省内区划确定的11个自然保护区,其中第一批周至金丝猴自然保护区和牛背梁羚牛两个自然保护区,省编办已批准筹建编制,正在着手筹建。 1988年,经国家林业局批准,陕西周至、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均晋升为国家级;同年,按林业部通知“陕西佛坪自然保护区”(国务院1978年批准建立)更名为“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受国家林业局和陕西省林业厅双重领导。 三、委员会时期对陕西野生动物保护的影响 委员会时期,陕西省贯彻了“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力猎捕利用”的方针,各级野生动物保护和管理部门对大熊猫、金丝猴和朱鹮等野生动物拯救和保护工作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深入实地,督促检查。在各级部门的重视下,省内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深入人心,管理机构得到了建立和健全,专职管理队伍充实壮大,为以后的野生动物保护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片由陕西周至自然保护区提供)
1、探索了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管理模式 委员会时期,陕西省在珍贵动物集中分布地区,普遍开展了巡山清查工作。据不完全统计,1988年共清收钢丝套13500多付,铁夹26个,垫枪2支,清除猎人棚9处,清理入境狩猎、收购等盲流人员68人。同时,强化了保护宣传和社区共管:每年四月份开展“爱鸟周”主题活动、拍摄和放映“大熊猫”和“朱鹮”专题片、印制发放各类保护野生动物宣传册和宣传单、举办主题展览等活动,在校园中和社会上均营造出浓厚的宣传氛围;同时,积极帮助保护区周边居民产业致富,扶持当地群众发展党参、天麻、枣皮、木耳、养蜂和养牛等生产项目,并拨付专款进行补偿,有力地促进了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通过这些措施,大大消除了危及野生动物的不安全因素,使野生动物栖息环境得到改善和保护,也为陕西以后的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管理指明了方向。 2、完善了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机构 委员会时期,陕西省内自然保护区发展迅速,先后在秦岭筹建了周至、牛背梁等自然保护区,并在1990年前,太白山、佛坪、周至、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先后均晋升为国家级;省内划定的10余个保护区,也开始列入筹建。与此同时,省内还加强了对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和科研人才的培养,壮大了保护管理力量。各类自然保护区在秦岭南北遍地开花,相关管理机构不断完善,为保护秦岭野生动物事业储备了力量。 3、震慑了野生动物违法犯罪活动 委员会时期,陕西严厉查处林业案件,狠刹歪风。据1989年1月不完全统计,陕西省自1985年来查处各类案件173起,其中,猎捕、倒卖一类保护动物大熊猫及其皮、金丝猴、羚牛等案件23起,猎捕倒卖金钱豹、鬣羚、毛冠鹿、大鲵、林麝等二、三类保护动物案件150起;已结案152起,占89.4%,正在调查的18起,占10.6%;判刑8人,收审拘留7人,赔偿损失和罚款23000余元……这些案件的查处,既打击了滥猎和倒卖野生动物违法犯罪行为,又教育了广大群众,对野生动物违法犯罪活动起到了震慑作用。 4、形成了秦岭良好的林区秩序 委员会时期,陕西省积极清查林区,大力整顿猎枪和弹具。期间,陕西省林业部门结合公安部门在全省开展了清理整顿枪支弹药及打击抢劫、盗窃枪支犯罪活动专项治理和专项斗争,对猎枪、弹具及猎人进行了清查整顿。据1989年1月不完全统计,共清查登记猎枪13156支,猎人3240人,核发狩猎证1970余件,同时没收封存枪支342支,查封销售点2处。通过清理整顿,有力地促进了野生动物的保护管理,形成了秦岭林区和谐稳定的秩序。 5、活跃了国内国际野生动物保护交流 委员会时期,陕西省与西北其他省(区)积极交流,借鉴经验,共同打击违法犯罪,协作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在国际上围绕拯救“朱鹮”、“大熊猫”先后与日本、美国、比利时、新加坡、朝鲜等国家开展了友好交流和互访,宣传了国宝“大熊猫”、“金丝猴”、“羚牛”和“朱鹮”等珍稀动物,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拓宽了资金支持渠道。广泛的国际间合作与交流,不仅扩大了视野,学习了先进经验,加强了与国外同行间的联系,宣传了陕西省野生动物保护成果和旅游形象,而且也提高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
作者介绍和文章说明: 孙亚东,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文中内容为笔者整理编写而成,不代表任何官方立场。同时,由于渠道有限,如有不妥和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责任编辑:admin) |
- 2020-01-20国宝朱鹮调查记
- 2020-01-13西北五省(区)野生动物保护委员会时期
- 2019-12-03我省开展秦岭生态空间治理十大行动,启
- 2019-12-02南志标院士为陕西草原“把脉”
- 2019-09-27保护大秦岭 | 西安在行动